眾所周知,化石燃料儲量的有限性、對大氣的污染、全球變暖的背景下,世界各國都開始發力新能源汽車,氫能源汽車和電動汽車紛紛出現在市場上。
以前的特斯拉需要全部進口,隨著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建立,我們可以買到國內生產的電動汽車。特斯拉是馬斯克創立的企業,也就是外國品牌,我們國內的電動車品牌就是以比亞迪為馬首。
根據數據來看,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數據,比亞迪穩居第一,特斯拉第二,這倆加起來就快占到30%的份額了。
電動汽車,自然離不開電池。
現在的主流電動汽車用的都是鋰電池。
鋰電池的優點很多,比如:壽命長,循環次數兩三千次,正常用五六年沒問題;使用安全;充電速度快,現在的超級快充半個小時就能沖到80%的電量;容量大;電池沒有記憶效應。
要生產鋰電池,那就得有鋰礦石。
我們國家深耕這塊業務的就是天齊鋰業,另一個鋰礦公司是贛鋒鋰業,今天暫且不表。
今天的天齊鋰業已經是一個市值超1600億的大公司,但是他也是從小小企業一步一步艱難走過來的。
一、初生萌芽
香港回歸那一年,蔣衛平創立了天齊鋰業公司,主營業務就是礦石類,那么鋰礦自然也是他的業務之一,這為以后成為主營埋下了伏筆。
公司開起來之后,客戶之一是一家國營企業,企業的名字叫射洪鋰業,射洪鋰業通過天齊鋰業進口外國的礦產資源然后自己在進行分離銷售,因為是國企,效率不高,經營了幾年之后業績是虧損的,所以當地政府找到蔣衛平,問他有沒有興趣收購,蔣衛平本身一直做礦產相關,所以也比較了解。
并且他想到的以后這個東西前景廣闊,所以就不顧其他人的反對,激進地接手了工廠。
二、扭虧為盈
蔣衛平成為新的控制人之后,就著手改造企業,提升效率,引進現代化的管理體制,去除掉一些臃腫無效的規則,大大的提升了企業的活力和盈利能力。
成效是明眼可見的,射洪2006年扭虧為盈。
2007年,天齊鋰業營收3.6億,凈利潤6300萬元,電池級碳酸鋰銷量2400噸,市場份額達41%。
2010年,天齊鋰業成功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
三、小蛇吞象
當時,天齊鋰業的供應商是一家叫做泰利森的澳大利亞礦產公司。從射洪虧損到扭虧為盈一直是這一家,做過企業的都知道,只有一家供應公司對企業來說有多么的不利,這相當于自己的脖頸捏在別人手里。
恰恰在這時候,半路殺出來個程咬金,2012年,一家更大的礦產公司洛克伍德突然宣布,將以每股6.50加元的價格收購泰利森100%的普通股股權,收購成本總計7.24億加元,約合人民幣45.54億元。
如果被他收購成功,天齊鋰業拿到的礦產品價格就會上漲,那自己的利潤就會大大縮水。
有一句老話說得好,辦法總比困難多。
蔣衛平的“辦法”是搶下先手!
在澳大利亞成立一家叫做文菲爾德的子公司,通過文菲爾德獲得泰利森19.99%股份,成功攔截了洛克伍德的計劃。
過了幾天,文菲爾德向泰利森提出收購要約,以每股高1加元(折合總價47.56億人民幣)的報價收購剩余的80.01%股份。
此時,由于文菲爾德已獲得了20%的股份,洛克伍德預計收購將無法達成,因此不再提出新報價。最終泰利森接受了文菲爾德的報價,在2012年12月簽署了收購協議。
四、再度出擊
商人的本性就是冒險家,對企業再度擴張刺激著蔣衛平的心。
2018年,天齊鋰業再一次發起了“蛇吞象”式的沖鋒,這一次的目標,是全球鹽湖提鋰巨頭智利化工礦業SQM。
幾度輾轉騰挪之后,2018年5月,天齊鋰業以40.66億美元(約258.93億元)的高價,以65美元/股的溢價收購了23.77%的股權,成為SQM第二大股東。
樂觀的蔣衛平以為自己能達到更高的高度,其不知危機正在悄悄的靠近。
礦產屬于周期性行業,這一次好運沒有在他身邊,收購SQM是結結實實的買在了山頂之上。
買進之后,鋰價開始不斷下跌,到2019年底,SQM股價已經下跌至26.69美元/股。
2019年,天齊鋰業對這一筆長期股權投資計提減值52.79億元,直接導致公司當年出現上市以來最大虧損——54.82億元,資產負債率上升至80.9%。
五、危機重重
為了收購SQM公司,天齊鋰業是借貸進行的收購,這筆貸款每年都要付出近20億的利息,這對一家企業來說,真的是一筆巨款。
更難的是,2019年年末,新冠疫情悄然而至。公司的生產和經營都受到極大的影響,天齊鋰業不得不勒緊褲腰帶負重前行。
但是,該來的還是會來,2020年年底,天齊鋰業發公告,公司無力支付最近需要償還的一筆4.7億的利息,并且,貸款中的18億美元要申請展期。
彼時,天齊鋰業要破產的消息滿天飛。
六、雪中送炭
為蔣衛平雪中送炭的是一家澳大利亞公司,這一次,公司得到了14億美元的戰略投資,有了這筆錢,公司就能繼續正常的經營和生產,公司的負債率也由之前的80%多降低到了60%,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七、迎來轉機
2021年,我們國家重點鼓勵新能源企業發展,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規劃,并且對買新能源汽車的個人進行減免稅費。
當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增1.5倍,而作為上游的鋰電池供應商也出清了以前的庫存,更為可喜的是鋰礦終于迎來了價格的上漲,整個產業欣欣向榮。
八、大象起舞
根據當時的研報顯示,2021年贛鋒鋰業電池級碳酸鋰和氫氧化鋰均價分別為11.7萬元/噸和11.07萬元/噸,同比提升163%和113%。
當年對應的營業總收入達到了76.63億元,歸屬于股東的凈利潤則達到了驚人的20.79億元,
公司的股價最高也到了148.57元,最高峰時市值超過2000億。
寫在最后,每一家壯大的企業都是我們民族的驕傲,是國家壯大的一份子,希望企業以后多注意礦產價格周期,控制風險,讓企業走的既快又穩。